2011年3月17日星期四

李白《靜夜思》的解釋

不就是「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舉頭望明月,低頭思故鄉」嘛,淺白得很,還用解釋嗎?

好吧,我找了一會,發現網上的解釋十個有八九個都是錯的,就連兒童唐詩書藉也是錯錯錯!關鍵在「床」字。

床就是床嘛,不就是睡覺的床?李白睡醒了看到月亮,不是嗎?

這種想法絕對是錯誤的。如果是睡覺的床,很容易發現邏輯上解不通。首先,如果是睡床前看到月光,月光會照在甚麼位置呢?當然是床上了,於是就不會出現「疑是地上霜」。既然月光照到地上,就不會在睡床上看到月亮。不信大家有機會試試看。

如果是臥在床上午夜夢迴,第二句就有問題了。明月清朗照到室內,必然是秋季無雲大好天氣,秋季轉涼,正常會開大窗戶睡覺嗎?這是其一。其二,就算天氣未轉涼,在床上真的可以透過窗看到月亮嗎?如果有一點古代建築知識的就知道,古代一間房間,床並不是對着窗戶的,而是一邊靠牆,三邊空着或有一邊靠櫃,離窗口較遠的。再加上古時窗戶不會太大,視角就不會太大,要在床上看到月亮,月亮必需後房子成斜線,並盡量貼近地平線才可。難度太大了吧?

不在睡床上,還有甚麼可能?答案是井口。「牀」字本身解作木架,亦是指一個木製可以睡覺、閒坐、吃喝、讀書的架子,漢朝人就愛招待朋友到床上吃喝談天,後來演變成專門用來睡覺的睡床。木架式的東西也叫做床,而在井邊的木製欄杆就叫做井床。如果用井床去解釋就合理得多了。

深秋。我倚在井邊,一輪明月掛在天上,給地上、身上灑上一層銀粉,就似結霜一樣閃亮。我抬頭一看,今天的月亮,就好像從前看到的那樣。低頭細想,在家鄉真的看過這種景象呢。

明白未?